恐怖电影的观与感

2005-12-20 15:30 | 远山云

一、从胆大胆小说起

“皮皮鲁刚生下来时,就把医生吓了一跳!医生用X光给小皮皮鲁透视,发现他的胆特别大,象个大馒头似的。后来医生仔细一看,皮皮鲁是个男孩子,他才不那么大惊小怪了。男孩子嘛,胆总要比女孩子的大一些,要不,怎么叫男孩子呢!

“皮皮鲁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叫鲁西西,她的胆子可小呐,小得都看不见。医生同皮皮鲁的爸爸和妈妈商量了一下,把皮皮鲁的胆给了鲁西西一点。皮皮鲁和鲁西西一点都不知道,要不然,皮皮鲁更该笑话妹妹了。”

——引自郑渊洁童话《皮皮鲁外传》


二、火车进站了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人们,经历了平生最恐怖的一刻——一列飞驰的火车,向他们呼啸驶来,人们落荒而逃。《火车进站》了!随之而来的是电影业的百年辉煌,其间的千万部电影,带给了全世界人们万千种感受。

那一日“恐怖的一刻”,已永载史册;而“恐怖”,作为一种特殊的感受,藉借可使人身临其境的电影这一载体,更是发扬光大,变得愈发真切。


三、历代恐怖片海洋

细数好莱坞影史,我们不难发现恐怖片是票房排行榜上的常客,是获利最多的电影类型之一。每一年,都会有无数部东西方恐怖片问世,其中不乏经典之作。面对浩瀚的恐怖片海洋,你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恐怖电影,建议你看一看,不管你的胆子是比皮皮鲁小还是比鲁西西大。


四、恐怖的感受

这里就以我最喜欢的4部恐怖片为对象,简单的浅显的聊一聊。我不是在写影评,专业的影评自有资深人士来写,我只是想站在个人的角度,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观众,谈一谈我的观影感受,是的,恐怖感受。

两部西方电影,两部东方电影。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作品,无论手法还是意蕴,都要高于以小日本为代表的东方作品的。然而,亚洲各国似乎更擅长以心理描写来渲染氛围,而多数西方作品则更倾向于感官上的惊吓与恐惧,换句话说,就是东方的多数是对未知的恐惧,而西方的多数是血腥的恐怖。不过这两部经典的西方电影却多少是例外,它们已远远超越了感官层面,上升到心理与潜意识层次,通过氛围营造与复杂意象带给人们经久不衰的恐怖感觉。


1、沉默的羔羊

看片之前已久闻汉尼拔之大名,并听说了他食人的变态行径,想象他一定是一个嘴脸丑恶失去理性的粗汉吧。怀着不安的心情跟随史达琳走到铁牢深处,迎面而来的意外压倒了不安——牢房中端坐的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绅士。可是当经历了一席梦魇般的谈话,不安又再度来袭,而且更加猛烈。

追捕野牛比尔是故事的主线,这个专剥女人皮的恶魔足够要人心惊胆颤,但我却认为影片最大的恐怖并非来自于比尔。是的,是汉尼拔博士,隔着铁窗,面对面的对白,充满了压迫感,居高临下的汉尼拔毫不留情的一点点挖掘出女主角亦即观众心底的恐惧。如果没有这位出色的心理医生,仅仅讲述性变态比尔的故事,影片的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

果不其然。时隔十年,续集《汉尼拔》问世了,吃脑浆的那段镜头要人过目难忘,然而这已算不得恐怖,也许用恶心来形容更加贴切。《汉尼拔》远没有达到第一部的成就,因为它确实比第一部少了点什么。


2、闪灵

初次接触这部影片是在一年前。当时一位好友不知从哪搞来这部叫做《闪灵》的片子,封面介绍中大言不惭的说这是世界最恐怖的电影,对此我们很是不以为然。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夜晚,漆黑的屋子里,我们走入了闪灵的世界,那个封闭于凄凉雪山中的空旷旅馆。

弥漫着恐怖压抑的氛围,我们亲眼目睹了男主角性格的裂变。如果只看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你一定会误以为尼克尔森是两个人。就是在这压抑幽闭的空间中,一切转变才显得那样自然那么不知不觉,而正是在这种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心理防线被轻易的击破。

什么效果最恐怖,不是几具骷髅眼睛在喷血,不是一个鬼魂突然从地下冒出,真正的恐怖效果来源于对人类心理变化的准确把握与刻画,而心理在变化的那个人,又恰恰是你身边的人。

看过影片后,那部打字机仍在脑海中咔咔的响着——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重复的浮现出来。我们被闪灵附身了,果然,几日后恰逢《功夫》上映,我们来到电影院观赏时,又看到了那相识的一幕——血浪从铁门里喷涌而出;当时看《闪灵》时我们面面相觑,而此时我们都会心的笑了。

这大概是周星驰在向《闪灵》、在向斯坦利·库布里克大师致敬吧!说《闪灵》最恐怖并不夸张,库布里克在技术上的成就亦为后世所学习沿用。经常看到有人说《闪灵》一点不恐怖,我只想问一句话:以现在的眼光观看《火车进站》,你觉得可怕吗?


3、午夜凶铃

在中国可能有人没听说过《闪灵》,但相信很少有人没听说过《午夜凶铃》。在许多时候,往往一提到恐怖片,人们就会想到《午夜凶铃》,就像一提到周星驰,人们就会想到“曾经有份真挚的爱情”。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在这之前自己没看过几部恐怖片的,而想去看这部片子,也仅仅是冲着它的名气还有松岛菜菜子,同时也好打发一下周末的时间。没料到,那一场居然观众爆满。与这么多人看一部恐怖片的确是件蛮有趣的事情,不时有女生甚至男生在大呼小叫,有时全场又静的没有了气息——这同现场观看足球比赛一个道理,人多了,才有氛围个人才更容易被感染。只可惜与许多人一齐看恐怖片的机会实在太少,因为很少有国内的影院愿意上映恐怖大片的。

我承认自己的胆子比皮皮鲁小,因为那天我是被吓着了。看完电影回到宿舍就到了睡觉的时间,舍友周末回家了,宿舍里只有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躺在床上,耳畔似乎传来了影片中那变调的嗡鸣声,一闭上眼,就又看到贞子惨白的面孔。快十二点了,居然还没睡着,电话,如果电话响了怎么办?突然有种想把电话线拔掉的冲动。最后,我借助着听BSB的音乐才进入了梦乡。

胆小就不能看恐怖片吗?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有的不是恐惧,而是微笑。


4、咒怨

许多朋友都说看西方恐怖片一点都不觉得恐怖,但却对日韩恐怖片一点免疫力都没有。也许是因为中日韩在文化方面有较多相通之处吧。而且东方片子经常拿一些未知的鬼怪作题材,对于它们的出现,不需要什么逻辑,只要能吓住观众,导演的目的就达到了。《午夜凶铃》里的贞子是鬼,《咒怨》里面的伽椰子和小P孩也是鬼,而且其中还有更狠毒的诅咒。

大家可能看到了版本不一的《咒怨》,事实上,《咒怨》系列一共拍了五部。两部录像带版,两部电影版,还有一部好莱坞版。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的,我每一部都是在深夜里关了灯一个人看完的。日韩恐怖片有一个优点,看的时候会很投入很受惊吓,但看完了不会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因为我们又回到了现实之中,而现实中大抵是没有鬼的。故事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含怨而死者会在生前的居所下一个诅咒,冲天怨气令以后进入居所者必死”,故事不是在向我们宣传什么迷信思想,只是要向我们传达一种恐怖的感受。在日版中,故事的时间线被故意打乱,分割成的一个个片段肆无忌惮的冲击着我们的心理防线;而到了美版,尽管还是由同一位导演清水崇指导,我们却能明显感觉到差异,显然西方观众更期望得到一种合理的解释,于是片子里就多出不少跑龙套的角色不厌其烦的解释道“在我们日本,有这样一个传说……”


五、今天你恐怖了么

向朋友推荐恐怖片,常常收到这样的答复:“我胆子太小,不敢看。”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经历恐怖的事情。

然而恐怖同喜怒哀乐一样,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感受。

现实中希望恐怖离自己远远的,但又很想知道恐怖的感觉是什么,这是一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于是,有了蹦极过山车;于是,有了恐怖电影。当经历过这种模拟的恐怖又返回现实中时,我们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幸福——是的,我还活着;是的,我不是故事中那个饱经摧残的主人公。

胆小不是理由,不管你的胆子是比皮皮鲁小还是比鲁西西大,都应该来看恐怖电影。要我们——

恐怖中感受美好生活,生活中享受幸福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