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饮食男女

2005-11-28 17:43 | Random

现在才看,比较没面子XD

————没看过的请勿往下看,谨防剧透————



看完全片后有几点是让我很惊奇的,首先自然是故事的顺畅,李安不但把父亲和三个女儿各自的生活很协调地串在一起,丝毫不让人有空间大幅跳跃的不适,并且还做到了相当不容易的一点,到了结局几乎可以说是物是人非,当然这里是另一个意思,也就是和影片最初观众所想的结局完全相反了,影片一开始与父亲不和想要搬出去的二姐,最后却成了继承房子和父亲手艺的家庭支柱;原本以为姐姐们会先嫁出去的三姐,却是头一个离开家的;而从一开始就被三个女儿议论的父亲的再婚,到了最后却令人惊讶不已。其他还有很多,几乎处处可见一种内心情感与现实态度倒错的情形,小芝芝嘴上说想折磨男友,其实却深爱对方;大姐讥刺学生看情书,但其实自己内心更渴望爱情;二姐表面与父亲不和,认为自己不可能与父亲沟通,但其实她内心深处潜藏着的对父亲的依恋,使她最后挑起了大梁。但是不得不服的是,这种大起伏甚至带些悬念色彩的剧情,却在李安手里表现得如此贴近生活和无比的自然,但是当很多倒错的情节出现后,当你反过头去想想,一切都是合理的,为什么朱爷爷这么疼小姗姗,影片一开始并没有明说,而是巧妙地接在父亲叫二女儿起床结果被回嘴的事,于是观众内心深处自然补足了这个原因:朱爷爷由于没有得到女儿的理解和关心,于是把爱倾注在他孙子辈的小姗姗身上,对于现实生活来说,隔辈亲的事情是稀松平常的,有了这一层,朱爷爷给小姗姗做精致的便当、以及把小姗姗母亲做的难吃便当自己吃了还把碗洗干净,观众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因为从“朱爷爷关爱小辈”这一点出发,观众不会对这个现象作其他的怀疑和解释,而且对于这样一个现实生活气息浓郁的影片,也根本不会调起观众“悬念”的念头,甚至是朱爷爷给“老巫婆”点烟的动作,由于导演安排女儿在旁议论,使得观众自然会觉得朱爷爷是这么想的,但是到最后,这一切的结局让观众无比诧异,而又无比合理。

其实这个故事本身和做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父亲女儿的家庭,父亲的职业可以是另一个身份,一切不会改变。我觉得“大厨”身份的设计,或许是李安的主意,由于这个设计,使这部片子一下有了一个鲜明的画面造型,从普通的生活片中一下跳了出来,使银幕的色香味饱满了不少,而在此基础上,朱爷爷味觉的含义,我想每个观众都能体会得出,在一个美餐丰盛的家庭,美食却让人食之无味,而到了中期,朱爷爷的味觉则彻底瘫痪,而到了最后,“你的汤我尝到了”这个对味觉恢复的表达,其实也就是对父女之爱的诠释,让这个“美食”的线索不仅仅成为丰富画面的形象元素,更深入到影片的感情线中,成为诠释影片核心情感的象征。

片中的一些分镜设计也是十分独到,印象尤深的是大姐开大音箱抵制卡拉OK那段,接到她浓妆上课,其实二者并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大音量”和“改变形象的决心”这个“慷慨激昂”的共性,使两者之间变得非常之和谐,这样独到的设计真是非常的佩服。但是说实话,片中很多比较普通的镜头剪辑,倒是显得有些不那么顺,比较普遍的特征是,在两人谈话或多人谈话的时候,在不该切到大景别的时候切了,或者切的点不合适,例如餐厅主管劝朱爷爷别退休那段,二姐回来的确应当给全景,但切点则应当放在两句话的中间,而影片的处理是在动作和说话中切,而造成的效果就是观众对这段话题内容有些“出戏”,如果在话结束时切,则暗示这段话题暂告段落,新的元素进入,这样则比较妥当。另外朱爷爷在最后那场饭桌宣布的戏里,那个轨道的长镜头显得不那么合适,有些为用而用的感觉,估计导演的观点是“拍这条不容易,用吧”,但是同样,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场合、关键的独白中把景别从半身和近景互切的镜头组中切到大全景,我个人认为十分不合适,原因和上面一样,“出戏”,景别一切出,观众会把注意力转到周遭环境上,并自然地认为这段话并不十分重要,而实际上这中间并没有新元素的介入,而这个轨道镜头如果没有其他含义的话,那这个地方的使用的确显得有些不恰当。其他么,细部的不合适,一些坐下时的剪辑点给的不对,还有就是一些地方情绪有些快,比如温伯伯回厨房受到大家欢迎那段,他在上镜头坐下之后,不应急忙切(当然也可能是上镜头只能用到这里),从动作落幅上和情绪积累上都不够,慢一些为好,如果能在温伯伯坐下后留2秒,然后切一个厨师的反应,再切回温伯伯的画面,会显得比较合理一些。






-



[Die Zauberflote (The Magic Flute)]

by Walfgang Amadeus Mozart(not Tom Hulce XD)









41级模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