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正义与黑暗的临界点

2005-04-14 18:12 | 在玩一遍

《教父》
——正义与黑暗的临界点


据说马里欧·普佐最初创作《教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还债,并且他还坦白他从没有与任何黑手党成员联系过。不过这些都不能掩盖《教父》的真实与伟大。在马里欧·普佐简明而轻快的白描下,一个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黑手党家族——柯里昂家族,在黑暗的社会边缘历经了成败、兴衰,并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黑色魅力。

一、教父的时代背景
作为黑手党头子,教父维多·柯里昂的一生徘徊在黑暗与正义的临界,这并不矛盾,与时下这些滥情的电影、电视作品里那些要么好得不食人间烟火,要么坏得万恶不赦的角色比起来,维多·柯里昂显得更为真实和赋有个性。
《教父》一书描写的是美国二、三十年代(维多·柯里昂的崛起)至四、五十年代(柯里昂家族的兴衰)的黑社会的发展与活动。马里欧·普佐浓墨重笔的探讨和诠释着:何谓正义以及正义的履行手段。
正义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正义是一种公正、正直和公平。反映在现实中,它是同等、相等的利与害相交换,或者同等比例相交换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等利与等害的公平交换。对于正义而言最有代表性和解释权的莫过于一国的法律。居于英美法系的特点,美国的法律必然包括三大价值,即秩序、正义和个人自由。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一战后,二战前的美国处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在法理学说上,以边沁等人为代表的功利法学学说派日益壮大,逐渐压倒了自然法学学说派,在法学界占据主流地位。因而,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大资产阶级所制定的法律是以维护个人私有的财产并剥削雇佣劳动力为主导思想的。法律上的正义价值对于社会底层的人有些虚无飘渺,导致社会秩序上的混乱,因而何谈个人自由?再者,由于社会的多重性与复杂性,立法上所想建立的秩序,不等于能在执法上得到具体出来,换言之,立法水平的完备不等于执法水平的高明。很多时候执法水平混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腐败、素质低劣完全渗透到了整个纽约执法机构的毛孔。这就形成了一个立法上的不平等和执法水平上的腐败与社会底层的大众谋求正义的矛盾。也因此产生了“法律是为保护有钱人而设立”的社会现象。这些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的可怜人,在法律途径上无法得到正义光芒的恩泽,于是他们往往接成帮派、组织,通常是与血缘关系作枢纽,也就形成了家族。“警察是无情的,只有家族里的人才会慈悲,家族要比社会更忠贞、更可靠。”这便是这些家族成员的座右铭。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维多·柯里昂所建立的黑手党组织迅速的发展并日益壮大起来。教父在这种条件下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身为正义。

二、教父的处世手法
"即使是在年轻时,维多·柯里昂就已经是个知名的讲理的人,他从不提出威胁,总是讲理。总能提出让对方无法拒绝的条件。"很难想象这是教父处理事务的手法。他总是先礼后兵,这是他的处世原则。但是不要指望教父是多么的善良、守法。相反,他处理事务的手段通常是暴力和收买。教父有自己的,极为庞大的社会行贿网络,他控制着纽约大半的赌场和赛马场,他每月像发工资一样的行贿着政界的大小官员。很多的政客甚至是警察都不得不听命于他。当然这一切的“成就”的基础是教父所拥有的巨大的财力和庞大的暴力组织。如果说财富是他的血液,那么暴力就是他的骨骼。这两点不可或缺的要素构成了整个维多·柯里昂家族。而且教父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犯罪智慧,他总是会在理想的时间、理想的地点、理想的条件、理想的状态下对理想的对手采取理想的手段。

“他极为震撼。什么样的人会毁灭一头价值六十万的动物(赛马的种马)?连句警告的话也没有。没有进行任何谈判以撤消这个行动、这项命令。无所顾忌,完全无视于任何的价值,这种态度显示这个人把自己视为最高法律,甚至视为上帝。这个人除了拥有这样的意志力,还有足够的权利和机智,根本不把他的马鞍安全部队放在眼里。”这是一为电影大亨的内心独白,他蛮横愚蠢的拒绝了教父给予的条件,于是,教父便砍下他最心爱的宠物,一匹价值六十万的赛马的头,血淋淋的丢在熟睡中的电影大亨的枕边。
暴力是教父威严的象征,也是每个人对他毕恭毕敬的一大条件。

三、正义与黑暗的临界
维多·柯里昂与其他黑社会的头子所不同的,就是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正义。其他黑社会家族只会帮助自己族部里的人,而维多·柯里昂则不。他总是会帮助那些诚心相求的人,不论尊卑贵贱,他也都以诚相待、有求必应。最重要的是,他总能解决那些有求于他的人的麻烦,而且不记报酬。于是,人们就尊称他为“教父”。视他为上帝,为正义的化身。

假若上帝是孤独的,那么魔鬼则不,他们总是聚结成群的。教父很多时候像上帝一样,头顶光圈高高在上,孤独而高傲,而他的脚下却是聚结成群的魔鬼。是魔鬼的支撑才成就了“上帝”的高洁。这些魔鬼就是他那庞大的柯里昂家族成员。因此,居于这样的特殊性,在很多时候教父代表着正义,他为弱者主持公道,他能保证弱者得到相同或者比例相同的利与害的相交换;但是他处理事务的手法却是无视甚至背道于法律的:威胁、利诱、暴力和刺杀,这是他百试不爽的利刃。也是这一点,使他必然的无法脱离黑暗的本质。所以教父一生都生活在正义与黑暗的临界:他有上帝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他骨子里有正义感,也无时不刻的表现着人性邪恶、凶残的一面。
然而不要单纯的认为教父仅出于正义、同情和怜悯而去帮助他人。教父的小儿子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我猜听起来是这样,不过,让我告诉你一件事。你知道北极探险家在通往北极的路上设置食物隐藏所的事吧?只是预防他们哪天会需要这些东西吗?这跟我父亲施惠的情形差不多。有一天他会到那些人家里,到那时他们最好不要拒绝报答他。”教父就像只老狐狸,他深知利用他人的精髓,他会让别人心甘情愿的为之卖命。只有对有求于他的人施惠,他才能真正的得到此人的心。不过这种收买到不是非常赤裸的金钱交易,更多的时候它体现为一个“义”字,无偿的、有求必应的对他人施惠。

我们可以置疑教父帮助他人的动机,但是决不能否定他的的确确为很多的人带来的正义和实惠,不能抹杀他为下层弱者所做的值得称道的事。就平这一点,他足以化身为一定程度上的正义,一定程度上的god!

《教父》一书中,充数着血腥、暴力、腐败、贪婪和赤裸裸的性,写尽了人性的卑劣邪恶。但不能否认那股正义的斗气。反之,这股正气在黑暗中显得越发的浩然和珍贵。这也是作者本人所褒扬和赞美的。

四、作者与小说的悲剧
教父维多·柯里昂一生生活于正与邪的两面,在黑暗的社会里要么一直吞噬他人,要么被他人所吞噬。教父遍尝了个中艰辛——他杀过许多人,也被刺杀过,他的大儿子便是被女婿出卖而被杀的,而小儿子逃亡国外了无音训。在一次美国黑帮头子相聚的谈判中,教父说道:“我们当中没有任何人希望看到孩子们走我们的路,这种生活太过艰苦。他们可以和其他人一样,他们的安定与地位是我们以勇气赢来的……他们应该离开我们的路,他们可以去当律师,去当歌星,去当设计师,或者去竞选洲长甚至总统……总之离开我们这条路,越远远好。”这段话是发自内心的愿望,不过这也只是一种奢望。此后教父退隐,在后院的花园中做了一个园丁,做回了农民,一如几十年前的样子。

教父之于马里欧·普佐有如蜀国之于罗贯中。作者是用一种褒扬的手法去刻画教父维多·柯里昂的。教父虽然是黑帮头子,不过他有别于他人。他有自己的处世原则,他不贩毒、他不靠女人(妓院)、他不会为了金钱而践踏一切。全书中充满了酗酒和性的滥交的环境下,而教父却忠贞于自己的妻子。最后还有教父对子女和他的教子那深深真挚的爱,以及他对人的那股浩然正气,都是其他黑帮的人所无法做到的。
从深层次来挖掘,作者很大程度上否定了社会的正义性(警察、政府的腐败),从而肯定了以暴制暴的正义履行手法。肯定,甚至是过于美化了黑暗中的那股正气,过于美化了黑社会的活动。从这一点也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矛盾和悲哀,那便是对政府、社会的失望,从而去找寻那黑暗中的正义,让黑手党去诠释和履行正义,这是作者的悲哀,更是整个美国社会的悲哀。

五、结语
用书中的一段话来作为结语吧。
“首领十分勉强地睁开眼睛,再看了他的儿子一眼。这次严重的心脏病发作使他红润的脸变成青色。他已经濒临死亡。他闻到了花园的味道,黄色的光芒使他几乎睁不开眼,他低声说道:‘生命是这么的美丽。’”
……
(面队来凭吊教父的人们)“麦可·柯里昂脸上挂着僵硬礼貌的微笑,看着这一切,他没有什么感觉。然而他心里想着,如果我能在死的时候说:‘生命是这么的美丽。’其他的事也就无所谓了。”
维多·柯里昂去世后,他的小儿子取代他成为新教父,弱肉强食,一如既往。

-
灰白的世界里,一条明亮笔直的狙击线,终结一切的黑暗与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