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雪冬小大寒

2004-05-16 23:32 | eon



█1.
记忆里最深刻的风景就是冰雪了。小的时候一直生活在黑龙江,每年9月过生日的时候已经开始下雪或者雨夹雪。

我是十分热爱秋天和冬天的,因为在黑龙江,一年一收,秋天是最丰盛的季节;大雪过境,冬天是最火热的季节。大概这里用“火热”这个词挺奇怪的,但是如果以一个孩子的角度身临其境的在黑龙江过冬天,会知道这个火热用的毫不夸张——所有其他季节的游戏加起来,比起冬天都逊色很多。那时候我们可能在放假第一二天狂做作业,或者在开学第一二天狂补作业,这样做,就是要疯狂的享受长达两个多月的寒假。

其实,放寒假的时候我们已经玩两三个月雪了,每天在学校里打雪仗,推雪球,堆雪人……当年的教室还是平房,冬天也没有暖气,一般在教室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很大的煤炉子,全班就靠它取暖,如果教室里空气太干,可以弄大块的雪放到炉子上加湿空气,再方便不过。冬天的值日也特别简单:本来外面都是雪,根本没有土和脏东西踩在教室里,值日的时候只要去弄很多雪铺到地上,再扫出门,就可以让雪把很少的尘土全部带走,而且因为雪会化掉一些,连用水洒地面的功夫都省下了。雪在小孩子的心里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当时可能国家还没有很多钱可以在街上洒盐水,雪后都是各机关、单位就会自动组织所有人力到街道上铲雪来保证行车安全,学校也会组织学生把学校附近的公路清扫干净。每次下雪后,我们都主动带家里的铁锹、扫帚去学校。到了教室以后,老师一定会类似这样宣布:“今天扫雪,上午的课不上了,我们班的同学清扫校门左边到十字路口的公路。下面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家拿工具,解散。”同学们欢呼着一哄而散,留下满教室的扫雪工具——工具已经带来,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随便去哪里玩啦。一个小时以后,因为老师点名,大家都会乖乖回来,拿起工具兴高采烈的去扫雪——小孩子的心态就是只要不坐下上课,劳动也是很快乐的事情。

扫雪真的是很“热血”的场面,满大街都是学生,大家挥舞着各种工具嘻笑打闹干活聊天,每个人的小脸都热得红扑扑。开始都用功扫雪,但是扫过一个小时左右就开始不断有同学悄悄跑掉去玩,反正中午劳动结束的时候不会再点名,没有人打小报告就安啦。剩下的人也放慢速度,有一搭无一搭的铲铲扫扫,等着拖到时间可以回家。有这么多工具,中午回家也就热闹起来,一般会两三个人一起,先讲好多长一段换人,石头剪刀布来决定先后顺序,然后赢家蹲在铁锹的平面上,输掉的人就拖着在雪面上飞奔,到地方就交换位置,等回到家已经不知道摔了多少跟头;还有就是把铁锹竖起来,手握着木杆,双脚踩上铁锹用来踩的位置,然后比赛看谁保持的时间长或者跳得多,这样玩的结果是每次都会报销掉一批铁质比较软的铁锹或者尖头铁锹变成卷头铁锹。受伤或者被家长骂都不是问题,只要玩的爽就好。

12月中旬就迎来可爱的寒假,记得寒假的作业都是一本几毫米厚的各科合订在一起的习题册子,封面有些插画和大大的“寒假作业”四个字,里面的东西也不仅仅是题目,还有谜语啊,智利题啊,或者摆火柴的小游戏,教育人的小故事之类,这个本子和年底成绩单一起发下来,决定着假期的心情质量。不过就算没考好,也只是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沮丧,跑到外面玩的时候一样欢天喜地。冬天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现在来回忆,确实已经不记得最多玩的是什么,因为花样太多,也因为冬天太漫长。寒假的时候早已经世界全白,每天下的雪有一尺厚,打雪仗,堆雪人这些最普通的游戏都开始升级:我们用雪堆成自己阵营的壁垒,然后在这个爱斯基摩屋形状的雪屋上浇些水,几分钟就变得非常坚固,然后两阵营或者更多阵营开始疯狂团雪球囤积武器,大家都不戴手套也不觉得冷。等到真正开始打雪仗了,反而不会打很久——打雪仗这种平常的游戏远不如战前花样繁多的准备工作吸引人。于是各阵营的大家把雪球全部贡献出来,每每都说要用所有雪球垒个最大的雪人,当然还是没有结果的,垒到一半已经都觉得没意思了,跑掉玩别的……小孩子的耐性真是少的可以。

孩子们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种运动叫“滑雪”,只知道有种游戏叫“滑雪”。我们的雪橇和滑雪板都是自制的,小一点的孩子就是家长代劳,大一点的孩子都会自己做:找合适的厚木条截成需要的长度,再在上面横着装橡胶条或者铁丝来套住脚,底下顺着木条固定一两条8号铁丝以增加光滑度,收工,就是不错的滑雪工具了。爬犁制作比较复杂,好像都是家长来做,记得我有一个特别精致的,老爸叮叮当当折腾一个晚上,等我开始犯困的时候终于做好了,于是精神振奋地跑到外面玩到后半夜才回家。白天,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找块大的冰面玩爬犁,像碰碰车一样互相撞来撞去,在那种连太阳都冻得流鼻涕的寒冷冬日,每个人汗透全身……玩累了,渴了,是不需要回家的——北方山多树多,空气很纯净,冬天的雪也特别干净,我们一般会挑雪厚的地方,拨走最上面一层,捧起下面已经无法更白的雪大吃一顿,那时候觉得雪真的很甜。有的时候几个伙伴一起跑到山前没有树的斜坡上比赛看谁先滑到山下,摔得人仰马翻也没关系,那么厚的雪根本摔不疼。

冬天不只是雪,连冰都有看头。黑龙江的冰灯和冰雕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游客的目光,冬季长,温度合适,冰色纯正。每年的大型冰雕都是用气锯及切割机直接从大江大河里取冰,不管多大的冰雕都可能是只用一大块冰刻成——所有江河已经冻得实实在在,只要技术允许,二十米深的水就可以取二十米高的冰块出来。其实冬天很多东西是为过年准备的,比如我家乡的冰雕。所有照相馆的老板都会自己动手或者请工匠做冰灯,不变的场景比如长城,鲤鱼,胖娃娃,骏马,还有就是应年做当年的生肖冰灯,它们个个通体透明,身体里彩色灯泡争相闪耀。冰灯和冰雕是冬天的大产业,尤其在过年的时候,只要冰灯做得好就财源滚滚了。说起来,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冰灯,做这种灯我们都会找铁皮桶来用,因为橡胶桶冻不出好看的形状,至于塑料桶就不必考虑了。方法是提一桶水到户外放半小时,差不多冻住两厘米厚了提回屋里从上面凿个洞,倒掉里面的水,就有了一个规整的冰壳。之后让冰的表层稍稍融化,从桶里把冰壳取出,桶底那一面的冰也凿个洞做通气孔,到户外的平地上点根蜡烛,把冰壳罩在上面,可以亮很久。

北方地区的孩子们喜欢摘房檐上的冰棱柱来吃,然而在最冷的那几个月,我们是不敢那样做的:冰棱一进嘴,会因为嘴里的温度融化,这是谁都知道的最简单道理,但是因为温度实在太低,嘴里的温度只够融化表层,尤其是嘴唇、舌头这样娇气的器官会马上丧失本来就不多的温度,结果是冰棱的寒力让刚刚融化的表层迅速冻结,紧紧粘在舌头或者嘴唇上,硬往下拽的下场只有鲜血淋漓。这样叼着冰棱柱哭着回家找家长救命的场景,是自己觉得很委屈而伙伴们笑破肚子的冬日插曲。

█2.
成年人背负着太多的责任。这种说法早已经俗到了三千英尺的云端和海底两万里,但也是没办法改变的事实。冬天在成年人眼里完全不同。当年的情况是,一进入冬天物资开始缺乏,不像现在各种交通方式都很方便。大人们要尽量在冬天进入角色之前把过冬的饱暖准备停当:买煤,买冬天的米面油柴……人类的这种准备工作和动物的本能囤积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而提到责任的话,在我家里,还包括一对越到年关越忙的警察夫妻——我的老爸老妈。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工作“充实”,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两个人有案子不在家,我一个人把家里所有灯打开,看电视,写作业,睡觉。凌晨的时候他们也许会回来,妈妈每次回来看到我一个人缩在角落里睡觉就眼红红,只是工作不能耽搁。有几次过年的时候,老爸还在外面抓捕犯人,有时是雪夜翻山越岭,有时在犯人可能出现的地方守候几天几夜。最冷的一年,大年夜零下四十五度,CCTV那时正播放TANG果珍的一款广告:全家人玩航天飞机,然后抱着大瓶子的果珍站在窗口看窗外飘雪。相同的时刻,老爸在外面“蹲坑”抓犯人,真不知道他和同事们是怎么熬过来的。真是群冻不死的人啊。

我每年过年的鞭炮都不是太多。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给我买,别人送一点,老爸有时候抽空买一点安慰儿子,其实多少都无所谓的,反正如果他不在家我也只敢放些不响的烟花。如果他在家就大不一样,他会带着我放鞭炮,逛街看热闹,照相,现在想想那也是他所背负的责任呢。

听说有些男人在冬天自杀。家徒四壁,连取暖的煤和柴也买不起,看着老婆孩子在被子里缩成一团,自己没办法扛起的责任就用自杀来逃掉它。所以冬天并不是一个欢快的季节,或者说大自然并没有在风雨雷雪中投入感情,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所以,如果刚刚一进家门就大雨倾盆,不能称其为老天的照顾;如果刚刚一出家门就被雷劈,也不能说是老天的惩罚——这些都没有因果关系,只是碰巧了。

█3.
喜欢冬天的太阳,远远的小小的,虽然光芒一点也不温暖,甚至因为雪的关系还有点颜色泛青,可是只有在冬天,即使不刮风太阳也有光环。喜欢那个光环,在青色的天空里软软的圈住太阳,好像围巾。躺在雪地上看太阳很舒服,并不刺眼,光芒里也仿佛带着冬天的清澈气息,大雪地里远远飞奔过棕红或灰的松鼠和其他什么动物,留下它们漂亮的爪印;闭上眼睛,阳光会透过眼皮抚摸眼球,风刮进嘴里一些雪粒,甜甜的冷冷的融化,这时甚至可以感觉到雪的下面,大地里的某些生命正在打鼾,等待着春天——如果有人非要说这种感觉是远处运松树的履带拖拉机开过,我也没有办法,但是,如果你真的用心躺下感觉,会明白整个世界的浑然一体:轻轻照耀的阳光,懒懒摇曳的松树,熟睡的青草和作物,嬉闹的松鼠和狐狸——这种全身心的享受会让人忍不住轻轻微笑,赞叹这份寒冷的美丽。在冬天感受冬天,并不比在夏天感受冰水逊色。

好像有不少作家喜欢说“冬天来了春天便不远”这样的句子。他们往往更重视春天的象征意义,把比如复苏,舒暖,芬芳,孕育等等美丽词汇赋予春天,留给冬天的则是诸如冷冽,冰陌,寒怆……让冬天成为一个不可爱的季节。或许冬天的美丽只有到北方才能真正体会,重庆上海的冬天是湿冷的,冷雨徐徐的冬天让人讨厌,祈祷它早点离开,然而走进北方白雪皑皑的冬天,就会明白,大自然给了江南温柔娴静的春,也给了塞北开朗自由的冬。类似哪个季节更好,哪个城市更好的比较,是无聊而没有意义的,每个季节在每个城市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也造就当地的人文及习俗:北方没有不染的荷花,就没有甜甜的荷叶粽子;南方没有傲然的雪松,就没有香香的山野松果,这些特产配合着季节展现给各地的人们,本身就是在诉说:大自然没有偏心,给了你们春夏秋冬,就都该珍惜。

扯回我的主题。“冬雪雪冬小大寒”,属于冬季的六个节气过后,在黑龙江并不会很快春暖花开,冬天到四月才完全把世界交给春天。收起我们的爬犁,雪橇;收起我们的棉袄,冬靴;手里的雪球换成初春的新枝嫩芽,那么,下个冬天再见,陪伴整个冬天的伙计们。冬天毫不声张的,从融化的轻雪脆冰里离开,从流动的山溪大河里离开,从发芽的花草和复鸣的睡虫身上离开,轻轻离去的风格一如既往,就像当初轻轻在一夜之间把整个世界用白色覆盖,不挥动衣袖,不带走我们的云彩,只带走我们冬季才有的乐趣,让春天把滑雪场变成耕田,把溜冰场变成悠悠大河……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间放风筝,在河里游泳,在课堂上背诵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2:57 2004-4-16 EN



-



...  ...







狐死首丘——每一只离开家的狐狸,在临死的时候,都应该把头朝向自己出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