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的王者---FINAL FANTASY

2001-12-30 18:45 | TerryBogard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当时的SQUARE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主要为Famicom Disk系统(任天堂第一代家用主机)制作规模较小的游戏,经营状况很不理想。公司的制作人坂口博信怀着近乎破釜沉舟的心情,制作了《Final Fantasy》,当时的SQUARE已经为这部作品倾尽了全力,如果失败,那么以后也不会再有SQUARE了。没想到在推向市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这部几乎是公司最终之作的《Final Fantasy》,成为一个传奇经典(和一间一流公司的开山之作)。
  由一代到六代,《Final Fantasy》历经变革,同时发展出许多独有的系统,这些系统在后来成为了人们纷纷效仿的经典,如电池记忆、平行的战斗画面、熟练度的设计及最的即时战斗等等……从刻意摆脱《勇者斗恶龙》式的风格到后来的独领风骚,《Final Fantasy》不仅为SQUARE在业界争得一席之地,也为玩家展现了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与RPG的另一个王者《勇者斗恶龙》系列相比,《Final Fantasy》最大的特色也许是其剧本的复杂性。从一开始它就摒弃了“勇者出现——杀死恶龙——拯救公主”的固定套路,取而代之的是电影一样的脚本和性格复杂的人物,玩家们发现《Final Fantasy》更需要他们的关注和感情上的投入,因为面对着乱世中一些性格复杂的、亦正亦邪的角色,你无法让自己不去思索他的动机,而主人公的成长也往往是有代价的。
  在FC上推出的三代作品销量逐步上升,人们认可了《Final Fantasy》。之后,《Final Fantasy 4》于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九日在超级任天堂(SFC)上发售,此后的三部作品(4、5、6)在画面和音效上充分活用了SFC的机能,一代比一代华丽,可以说正是这三部作品确立了《Final Fantasy》在RPG游戏中的地位——与老牌的DQ分庭抗礼。对日本的游戏厂商来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看看历代DQ发售时的盛况就会明白。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玩家认为5、6两代是最好玩的,尤其是6代,棒极了的剧情!曾有人将其评论为“浪漫史诗”,而RPG中首次出现手动必杀技的设定也正是由此开始。
  而在一九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发售的《Final Fantasy 7》,则应该在电视游戏史上留下重重一笔。作为新游戏平台PLAYSTATION上的领军之作,厂商和玩家都对它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和关注。早在几个月前,在坂口博信带领着人马紧锣密鼓地开发它的时候,它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制作小组随便放出一张图片也会引起外界的猜测与评论。《Final Fantasy 7》的发售可说是盛况空前,玩家笑了,因为《Final Fantasy 7》没有让他们失望;SQUARE笑了,《圣龙传说》发售时任天堂那背后一刀差点要了SQUARE的命,现在终于报了一箭之仇;SONY则笑得最开心,因为它终于重新划分了业界格局。《Final Fantasy 7》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效果,并且树起了一座其它游戏难以逾越的里程碑,就连后来PS2版的《Final Fantasy 10》也未能有如此的轰动。另外《Final Fantasy 7》也是首部全3D的TVGAME(不过受机能限制,背景仍然是2D的)
  其后发售的《Final Fantasy 8》(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一日)则是系列中最有争议的一部。首先它采用了八头身的真人比例制作人物,虽然对整个系列而言这也许算个不坏的大胆尝试,但似乎无法将这种概念成功地运用在PLAYSTATION上,方脸现象尤为严重。其次是它的题材,与前几作的背景完全不同,故事主线是成人之间的“爱情”。系统上也啬了卡片游戏和魔法抽取。这一切都让许多FF玩家很难适应,很快就有了不满的声音,直到现在,这些争议仍然存在着。但《Final Fantasy 8》还是成功了,最重要的因素是精美的CG和爱情题材,它吸引了相当多的“年轻玩家”,这些人不同与“老一辈”的发烧友,也不同于那些成年的“业余玩家”,可以说他们就是追赶潮流的新一代,《Final Fantasy 8》有什么不好呢?好看,感人,于是他们喜欢,更何况还有王菲的那首《EYES ON ME》。而FF的发烧友则认为它已经不象FF了。其实平心而论,《Final Fantasy 8》如果换个名字出现,比如《乱世奇情》……(笑),不管从那方面都是款精品,但它只要叫《Final Fantasy》这个名字,就会担负起许多人的期待,当期待得不到满足便会有抱怨,毕竟《Final Fantasy》这顶帽子太沉重了些。而在我印象里,对《Final Fantasy》和SQUARE的争论也正是由此开始的,因为《Final Fantasy 8》是真正引发32位机上“CG潮流”的罪魁祸首,虽然之前有许多游戏也采用CG动画,但从未有一款游戏中的CG能象《Final Fantasy 8》如此之多、如此之精美。《Final Fantasy 8》的市场效应也十分明显,很多原来不接受游戏的地方挂起了游戏中人物的海报、放起了《EYES ON ME》,虽然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
  而在二零零零年七月七日发售的《Final Fantasy 9》,则是SQUARE的又一次尝试,据说那叫“回归原点”。我仿佛又看见了《Final Fantasy 6》,中世纪、骑士、公主、魔法……感觉很亲切,很FF,但争议依旧。说真的我第一次看见长尾巴的FF主角,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奇凡到底是什么血统(Monkey??),但这并不妨碍玩游戏,幻想的世界嘛。SQUARE在PS末期也没有放弃制作大量的CG,那些过场动画的确极为精美,但它们无疑太抢镜头了,SQUARE又一次站在了被告席上,不过相比上一款作品,《Final Fantasy 9》还算是幸运的。其实在它发售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玩家们都在担心它是否会在PS上制作,所以它也该算是一顿丰盛的晚餐吧?
  在PS2上推出的《Final Fantasy 10》,曾被很多人视为是《Final Fantasy 7》同级别的作品,也就是再次确定SQUARE和SONY业界霸主地位的王牌,但时过境迁,这次可没那么容易了。在1997年,SFC退出舞台只是个时间问题,3DO早夭,SEGA的土星也已呈败象,今天呢?SEGA的DC虽说停产,但还是拥有一大批玩家,任天堂的N64和NGC两头堵,大洋彼岸又来了个“叉·布克斯”,玩家有多种选择的余地,而且从次世代开始,玩家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了,过去眼巴巴地等待某款游戏发售,现在的游戏玩都玩不完,往往在发售之前玩家已经开始评头论足了,不过这款作品并没有败坏《Final Fantasy》系列的优良传统,剧情、画面、小游戏……不能说是精彩绝顶,也算得上中规中矩,不过相比MGS2,它的影响力似乎不象过去那样大了。
  说了这么多,到底《Final Fantasy》是什么呢?和其他RPG的练级大法相比,《Final Fantasy》只要你用心,不升级也能通关,这就是制作人员的意图,剧情至上!对《Final Fantasy》而言,情节是最重要的,如同一本充满激情和曲折的小说,《Final Fantasy》描写的是人的成长,与《勇者斗恶龙》不同,《Final Fantasy》的主角并不是以“勇者”的开始旅途,而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是有点缺陷的普通人,他们并没有伟大的理想或目标,有的只是想做个普通人,而有的人,连自己该做什么都不知道,如《Final Fantasy 7》听克劳德、《Final Fantasy 9》中的乔丹。
  正是这样的主角,在成长的过程中历经挫折,在巨大的外力影响下艰难地为信念而努力,最终用自己的会出换取了辉煌,也感动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坂口博信、天野喜孝、植松伸夫、野村哲也……众多的大师托起了《Final Fantasy》,一流的画面、一流的剧情、一流的音乐……精品也好,大师也罢,都是因为他们能执著的追求完美,所以成功。
  纵观《Final Fantasy》全系列,是在FC上诞生,在SFC上发迹,在PS上辉煌,最初与任天堂结盟,现在则是SONY的忠实伙伴,之所以和SEGA无缘,相信是SEGA的风格不太适合这种游戏(大多是街机类的爽快型游戏),今后如何谁也不好说。而PS上的《Final Fantasy 7》可以看做是SQUARE多种风格路线的开端,这款游戏中加入了许多如滑雪、赛车等小游戏,当年我玩滑雪那段时便感觉只要稍加雕琢,它不难成为一个独立的RAC类游戏,而后来SQUARE果然推出了几部格斗、赛车游戏,当然不管什么游戏都有大量的动画。
  至于前一阵的“最终幻想”电影,实际是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罢了,最终幻想是什么?相信了解这个系列的朋友都会有点概念,而电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不过是SQUARE想借着《Final Fantasy》的效应多赚点钱罢了,应该算是欺诈行为。
  其实象FF、DQ这种超经典系列,下一部作品是否好玩已不那么重要了,很难有人能超越它们的成就,重要的是它们参与并推动了电视游戏的整个发展进程,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每部作品发售时业界和玩家心态的变化,相信感触良多。
  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当年第一次打通《Final Fantasy 7》,陆续玩了近一个月,所有的小事件都发掘之后,一口气两天两夜未睡到头,那时的我已经精疲力竭,屋子里关着灯,瘫倒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STAF,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也许能理解那种感受。



-
If you can't win,Buzz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