镏金岁月…………

2002-01-11 20:14 | gil

普吕多姆说过:每个年龄都有其最好的生活方式,可人们过了这个年龄才知道这个生活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想这是一定的。

童年应该是远去了,留给我的,却不是鲜明且流光溢彩的印记,不可不说是个遗憾。爬树捉鸟、戏水摸鱼诸如此类的事情,只能从厚实的纸张中领略,庆幸的是,在下终究并非安于天命之辈,故此,少不免作怪一番。

鉴赏完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我便天天中午溜出家门,挟着雨伞,拎着装果的花篮,捡一根树枝,拽着个线球颠颠地窜到街心花园去了。在那里选一块空旷平阔的地,学着鲁迅的样子,将道具摆设开来。

不知是罩鸟的花篮太小,抑或作遮蔽的雨伞太艳,还是身为诱饵的白米不够香甜,反正,我的舞台不受欢迎。麻雀一大群,就是偏不往我这边靠,唧唧喳喳地在一旁跳脚。蜷在伞下咬牙切齿,极想拿捕昆虫的网兜来捉拿它们,这个念头终究只在脑海里盘旋,没能付诸实践。那时的一切活动均属地下,须小心又小心,我如何弄一块白纱布作个网兜而不被发现?光是提着根长杆就够显眼了。故作案时多是选完事后能马上归位,且毫发无损的道具。

窗前,耸立着两棵纤细的南方的树。我不知道名字,但是,理应和我一样大,这么多年来,无论风吹日晒、雨打霜冻,醒来时的第一眼,就是头顶着泛红嫩叶的它们。记得4、5岁时,虽不及窗台高,却总是站在长脚的椅子上,扒着窗沿伸着脑袋往外探,那两棵树细细的,挂着几片残叶,须挺身极出方可见。

由于三防教育的普及,在下对于身边的危险很是警惕,常常苦于没有实验场所,于是老幻想:失火时大火封门,奋勇地跳出窗外,然后顺势捉住任一棵树,悬乎乎地吊在上面,那感觉,该有多棒?此乃方案一。随后,我详细地观察了自家的格局布置,为的是逃生时不至于自断生机。结果我发现,我家的高度恰好可利用屋子前后的两个大窗沿。前窗沿,可顺着窗台翻下去,躲在那里,除非爆炸,否则一切危机均可灵活化解;后窗沿刚巧与一私人住宅平齐,相隔不过40厘米,虽有铁栅栏围着,却也不会碍事(逃命时,就算是防盗网也得砸)。跳楼也很刺激。因为了解雨伞的阻力太小,所以又想拿被套来做降落伞,而且算好,跳之前要先往下丢几床棉被…………总之,窗外那两棵树便成了我精神演练的最佳处所,甚至于还冒过跳窗出逃去流浪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