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之心--中西方游戏中游侠历史纵横谈

2002-05-04 10:48 | xsc_1981_xsc

游侠之心--中西方游戏中游侠历史纵横谈

游侠——正义与忠诚,神秘与浪漫,仿佛我们梦想般的童年,距离那么遥远,又是那么真实。游侠的故事,与文明的历史一样久远,然而游侠的遗产早已被好莱坞电影和二流奇幻小说所剽窃篡改。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信仰着怎样的理念,在今天,电脑游戏中频频出现的他们又拥有什么样的特质,以至于历经数百年而仍旧吸引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呢?让我们试着潜入历史与典籍之中,一窥游侠们的世界。

“游侠”一词,在英文中可以对应“Paladin”和“Ranger”两种说法,为了避免长期以来翻译上的混乱,前者又译为“圣武士”,而后者则译为“巡林客”。一般所指的游侠乃是前者,然而事实上Paladin的精神,与东方传统的侠客的又相去甚远。据说“Paladin”一词与“宫殿”(Palace)同源,意指这群卓越超凡的武士们居住在宫殿中,与国王为友。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身边的12位武士,这群武士身经百战,声名与战绩随着查理曼大帝的势力影响而广为人知。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之后,查理曼大帝率他的3千勇士皈依基督教,成了罗马教庭最有力的捍卫者——当然这其中包含了更多相互利用的成分,但自此以后圣武士也永远地带上了宗教背景。尽管奢华的宫廷生活让后世的武士中分裂出来的为数众多的“世俗骑士”行为不甚检点,然而真正能征善战者大多还是遵循严格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十二世纪的圣殿骑士们仍旧保持着军事化作风,他们蓄短须平头,而非当时较常见的长发美髯,这是为了战斗中更方便地转头向四周观望。华特·斯各特的历史小说《艾凡赫》(又译《不列颠劫后英雄略》)中描述了他们井然有序的行军阵容,身着闪亮甲胄的骑士在两旁护卫着身着黑袍的修士,仿佛暴风雨前镶着白色闪光的黑云,随时将爆发出雷霆万钧之势。同时代的圣约翰骑士团曾在圣域建立医院以救助前来朝圣的信徒们,因此又被称为医护骑士团。无论他们的力量带来的究竟是毁灭的战争抑或新生的希望,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总是近乎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信仰。

在第3版“龙与地下城”玩家手册中,作者这样描述圣武士这个职业:“追求善良、维护法律、消灭邪恶是圣武士的3件武器。极少有人能拥有成为圣武士所必须的纯洁和热爱,但是圣武士为此得到了回报——在治疗上、在保护上、在攻击上。在诡计多端的巫师、邪恶的僧人、噬血成性的龙和地狱的恶魔的阴影中生活的人们,圣武士是他们最终的希望。”圣武士是称职的战士,同时还是战场上的医护者和天生的领袖。在《暗黑破坏神Ⅱ》中,曾经有这样一段文字来描述游侠这一角色:“游侠——来自一个特殊的军队,靠近宗教圣地Zakarum,一个以信念为盾的随时准备战斗的军人,他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信念而战,此外他的坚定给予他力量并祝福着他的战友,同时残酷地惩罚那些罪人。因此有一些人称呼他为过度紧张的狂热者,但是其他的人公认他充满了力量并且散发着仁慈的光芒。”在游戏中,Paladin这一角色是天生的队长职业,他的各种光环(Aura)不仅可以带来治疗、恢复、加强攻击、驱逐不死生物等作用,更能将这种神力加诸同伴身上。圣武士的职业能力来源于信仰,一位圣武士每周都必须将固定的时间奉献给神,通过冥想来获得神恩。索兰尼亚的骑士侍奉白金龙帕拉丁,而费茹的许多圣武士则追随勇气之神Heironeous或太阳神Pelor。事实上他们并不需要信仰某一位特定的神祗,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献身于纯洁与正义的事业。许多圣武士都致力于神殿的日常事务,而在战争时期则充当统帅和军队的中坚力量。在游戏《博德之门2:安姆阴影》中的那位执法官(第2版龙与地下城规则中圣武士的分支职业之一),退休的Keldorn在垂暮之年因战况紧急而再次披甲上阵。安姆当时正处于巨人的围攻之下。Keldorn以60岁高龄率领其他5位圣武士坚守一处战略要道,直到安姆军团的主力抵达。他为这一天赢得了无尚荣耀,然而年迈和过重的伤势击倒了这位不屈的圣武士。他像一位真正的士兵那样倒在战场上,他的同僚们在这一刻目睹了覆盖在他身上的托姆之手的神迹。当托姆之手消失时,Keldorn也随之与世长辞。从这以后,每当世人目睹到真神的辉煌和庄严时,总能在他的右手边看到这位坚定而忠诚的老骑士的影子。这位年迈不拘言笑的老人的结局是《博德之门》三部曲中一众角色里最悲壮而绚烂的,也许这就是圣武士们严格的道德标准和古板的行事风格所注定的吧。假如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一生,那就是“宿命”。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背弃信仰所带来的惩罚也是非常严厉的——失去所有职业能力:医疗、驱逐和侦测邪恶、对于麻痹和精神魔法方面的天然免疫以及使用牧师神术的能力。《龙枪》小说里那位堕落的索兰尼亚骑士索斯爵士,死后成了一个穿着胸口被挫去骑士团玫瑰标记的盔甲,拥有强大的“真言术”魔法的死亡骑士。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失去职业能力的堕落武士(Fallen Paladin)只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战士。要想重新获得这些能力,在弥补过失之外还必须等待命运的安排,他可能需要在另一次冒险中通过考验,或者此后一生都无法获得谅解。至于“过失行为”的界定也是非常严格的,些许小过错在圣武士的条例里都可能是很严重的亵渎。谋杀、偷窃、谎言、背叛都是不被容许的,私刑和擅自的复仇行为更是在严禁之列。骑士团的守则往往就是如此严厉,以至于常人总是认为圣武士们过于严肃并且顽固守旧不知变通。但也正是由于一生都严格遵循着如此严谨的道德准则,才使得圣武士们无论在荣誉或逆境中都能以骄傲面对世人的赞许或非难。无论如何,相比于浮华的吟游诗人,阴恻的术士和靠不住的盗贼,圣武士永远是最值得信任的伙伴。

相较西方的圣武士而言,东方的侠客们就完全不用受这么多繁琐礼节条文的拘束了。韩非子云,“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太史公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修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东方游侠的轮廓。中国游侠的产生和出现也是和社会的变革密不可分的,当中央统治薄弱特别是群雄纷争之际,也正是游侠蔚然成风之时。据史料考证,中国最早的游侠应该出现在战国时期,自封建束缚解体后,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不生产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活动分子——游闲分子,他们轻视劳动又集中于都市,多包括旧有的破落下来的武士阶级分子,这些人仍旧好勇斗狠,具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这就是早期游侠的写照。

而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墨子也被尊崇为侠文化的始祖。游侠与墨家的关系,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最为密切的。鲁迅先生在《流氓的变迁》 一文中也曾这样论断:“一种是孔子之徒,就是儒;另一种就是墨子之徒,就是侠。”当然,墨子的哲学思想中所奉行的行为准则也成为侠义的准则。而在电脑游戏《轩辕剑外传——枫之舞》中,也出现了墨子及其弟子的身影,这种剧情的衍生也多是出于墨子与侠文化的渊源。

随着社会的变迁,游侠的范畴也在发生变迁,大多数早期自生自灭的游侠也部分地参与了政治,有些成为了辅助君主夺取社稷的将勇,比如史书记载的三国时期的典韦;有些则功成名就后淡泊名利,继续保持游侠的状态,比如隋唐末期的风尘三侠等,这些电脑游戏玩家恐怕早都耳熟能详了,风尘三侠的故事原型被改编搬进了游戏《天之痕》中,虬髯客——张烈更是成为游戏的主角之一。

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对李白的介绍中有一句“好击剑为任侠”,李白也被认为是侠,然而我们恐怕很难把不羁的诗人与古板的圣武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吧。大概是因为东方的历史上较迟遵循成文法律和建立对应的司法制度的关系吧,侠客一向是以一种超然于法之外的形象出现的。他们可以放浪形骸,善恶存乎于心,而西方的游侠则必须谨言慎行;东方的侠客行走江湖,快意恩仇,而西方的游侠则力战沙场,为国赴难。一言以蔽之,在一样高超的武艺之外,西方的侠必须遵循客观的律法,而东方的侠只要对得起自己主观的良心。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文化中的巡林客(Ranger)是另外一种游侠。从心态和理念上说,他们更接近东方的侠客。他们以森林为家,以动物为友,与自然之间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他们的行事原则遵循自然的选择或是自己的心。以“龙与地下城”的标准来看,大多数游侠的阵营都是善良的,然而他们的性格更倾向于叛逆,这完全就是东方侠客的翻版。许多巡林客都是森林女神梅莉凯的追随者,正如《黑暗精灵》里的老游侠蒙奇所说的,神祉只是赋予理想的一个人格化的名字,好让自己在背离自身真理道路的时候,还能有所依循。巡林客与圣武士的关系很有趣,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然而他们的信仰、风格、哲学和审美观完全不同,比如说巡林客经常利用陷阱作战,而圣武士则根本不曾考虑过迂回或撤退之类的策略。他们之间可能相互带着某种恶趣味的轻视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博德之门2:安姆阴影》中看看巡林客Minsc和圣武士Keldorn斗嘴也是蛮有趣的事情。最著名的Ranger大概当数R·A·萨尔瓦多笔下的黑暗精灵崔斯特·杜厄登,他是诸国度里最受读者欢迎的英雄之一,而关于他的10部小说也被认为是最“武侠”的奇幻作品。






-
上帝给我一双脚,教我如何屹立不倒,可我只学会了--逃跑。
上帝给我挺拔的腰,教我如何百折不挠,可我只学会了--招摇。
上帝给我一双手,教我如何去创造,可我只学会了--乞讨。
上帝给我一双眼,教我如何去发现,可我只学会了--乱瞟。
上帝给我一个大脑,教我如何去思考,可我只学会了--睡觉。
上帝给我一张嘴,教我如何喊口号,可我只学会了--搞笑。
上帝终于发火了,说:为什么拿着我给你的东西总是胡闹总是搞笑又总是不学好!
我也终于发火了,说:你为什么要偷了我的肋骨做成个女人到处乱跑又怎么都捉不着?
上帝猛的全身一震,晕倒了 。